##title##

2005年5月31日

旌宇 GeForce 4 - Ti4200壽終正寢

看到畫面整個停頓,一開始還以為是當機,但是重開機後,螢幕就完全接收不到任何訊號了。



拿老妹的恐嚇王來交叉檢測後,確定不是LCD壞掉,主機開機也可以聽的到XP啟動時的音樂,這時候才確定是顯示卡葛屁了。



這塊還用不到1年就壞了,不過還在保固期內。這到底是幸還是不幸呢?





拿出產品保固卡,竟然沒有蓋店章,所以今天只好跑光華一趟,直接拿去店家叫他們幫我送修。



如果有蓋店章的話,三天就可以送回來,而且是到府收件,送件到府。



但是送到店家去請他們送修,他們竟然說最快下星期二,最慢下星期五。



挖咧,差太多了吧!沒有顯示卡的這一個禮拜我要怎麼辦才好啊~~~~~~

2005年5月26日

電影:孤戀花




官方網站(吧?)



http://www.tsaofilms.twmail.cc/html/index.htm





「是小說改編的,因為場景和細節都很考究,所以是近年來最好看的國片,是有關三十年代歌女的故事」



嘿,就這樣,在大半夜裡,被拐去看了一部同性戀電影。





說是同性戀電影,但是感覺卻沒有把同性戀內心表露的很好。在同性戀的內心這方面,我覺得這電影著墨不多。



沒看過導演曹瑞原的「孽子」,不過我想導演也許還是比較適合拍電視劇。





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,是想走質感路線,卻又同時想表現出一種平實的味道。



這同時的讓我想到王家衛的「2046」,還有吳念真他的平實技巧。



但曹瑞原導演詮釋出的感覺,我覺得不太搭調,整個電影的節奏不夠圓潤。



這樣的感覺讓我比較不像是在看電影,反而比較像是在看一部電視劇。



也許是因為這部電影不是用膠捲拍的吧,又或者導演中電視劇的毒太深,要他突然拍一部電影,可能還是有些為難。





但是「孤戀花」卻又不像電視劇,可能因為它花了很多錢在刻畫場景上,這是很令人興奮卻又有點失望的一點。



興奮的是,台灣很久沒有人肯投資這麼多錢在電影工業上了;失望的是,它並沒有我期盼中的那樣出色。



可能是我求好心切,但以國片的水準而言,這部電影已經異常出色了。



這劇本寫的很好,而且導演詮釋娟娟的過去那段,我很喜歡。





劇中用了很多歌曲和音樂,想把觀眾拉進40年代的上海還有50年代的台灣。



那些歌曲很多都是耳熟能詳的,也許老一輩的觀眾會有種感動的感覺。



但是電影音樂是電影中很重要的一環,電影中很多的音樂卻來得不是那麼是時候。有些可惜,因為用這些老音樂來領導觀眾是很棒的主意。





談到演員,首先有點突兀的是袁詠儀口音有點奇怪的國語,儘管她應該很努力了。



奇怪的是,用了這麼多台灣人,感覺起來,這格局應該是想拍部「台灣的」國片才是,為什麼會找袁詠儀來擔當這樣的角色呢?



也許她的功力夠,但她的口音,卻破壞了整個電影的感覺啊。



可能導演想把格局放大到跟「臥虎藏龍」一樣吧,這電影也許是想拍給外國人看的,所以得找個略有名氣的香港人來說不標準的國語。



嗯,好吧,是我太吹毛求疵。





其次,蕭淑慎在這部戲裡部分橋段,有種熟悉的味道。



嗯,沒錯,是「龍捲風」,就是「龍捲風」!



怎麼說呢,就是不太自然的感覺。



好吧,我果然還是太龜毛了。



不過她後面的演技很不錯,尤其是演毒癮發作、被柯老雄XX,還有殺柯老雄這幾段。





我是抱著支持國片的心情來看這部電影的。這裡說的國片,不是百視達的那種分法喔,而是屬於台灣人的電影。



如果不是因為抱著希望國片爭氣點的矛盾念頭,我也許不會這麼吹毛求疵了。



不過至少看見有群人開始為台灣電影界做出這樣的努力,至少還欣慰的吧。有點小感動。



不知不覺,又批評那麼多。總之看到這部電影,還真是憂喜參半吶。





讓我們一起為台灣電影工業加油吧!

2005年5月25日

達文西密碼





達文西密碼

The Da Vince Code



最近在溫習「國家寶藏」,反而卻更加期待2006年的「達文西密碼」。



官方網頁:



http://www.sonypictures.com/movies/thedavincicode/



官方網頁已經有預告囉,不過幾乎什麼鳥也沒有,倒是有介紹演員。



Tom Hanks 湯姆漢克(他超適合這個角色)

Audrey Tautou 奧黛莉朵杜(愛蜜莉,也是超級適合這個腳色)

Ian Mckellen 伊恩麥基倫 (甘道夫,演爵士,一開始我以為他要演趴在地上的)

Alfred Molina 艾佛瑞莫黎納(八爪博士,演主教)

Jean Reno 尚雷諾 (這個不用提醒吧,他真是適合當法國警探的演員)



2006/05/19



是否會把書中爭議很大的基督教給凸顯出來呢?丹布朗對於歷史的解析?還有他對女性主義的看法?



不知道電影版的「達文西密碼」,能夠呈現出什麼樣的感覺呢?



喔買尬,不管如何,這絕對是我2006年一定要去看的電影!

2005年5月20日

次世代DVD規格戰逐漸進入白熱化

疑?DVD還有什麼規格戰啊?不是通通丟進光碟機就讀的到了嗎?這個觀念可能要從下個世代起的DVD規格戰開始改觀了。



資訊產業的腳步實在太快,就連我們百視達都還擺著一堆日本不削用的VCD時,新規格的DVD又要湧入市場。



其實藍光DVD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聞訊了,而且當時業界的技術規格混亂,甚至傳聞藍光技術可讓其容量達上百GB,誰也不知道到底最後會發展成什麼樣混亂的局面。不過目前業界的商業化規格,最近「好像」有比較明朗化了。





未來市場將會推出兩種規格的藍光DVD,一種是BD-DVD(Blu-ray Disc DVD),另一種是HD-DVD。



BD-DVD是以SONY(新力)為首主導與推廣的藍光DVD規格,規格發表日期2002/1/19,波長405nm,遠低於CD的780nm與DVD的650nm,所以使得儲存資料能達到單面單層25GB。



HD-DVD則是以Toshiba(新禾)為首的規格,2002/8/28發表,使用的波長也是405nm,儲存容量略小,單面單層只能達15GB。





HD-DVD規格發的雖然晚,容量也比較小,但是由於它的技術和現今的DVD規格相似,所以也同時繼承了現今DVD的產能優勢。



這意味著說,它可以輕易的製成向下相容的撥放器,以及較便宜的光碟片生產線。





而由於HD-DVD和目前的DVD技術一樣,是採取將資料存在較深層的地方,所以資料的保存比較不會有危險,反射層不要刮到、不要有圓刮,大多數情形都還可以讀的到。



相較之下,BD-DVD為了提升容量,則是把資料放在更靠近表面,所以資料的儲存時間也變的危險,BD-DVD為了保護碟片資料,還設計了外殼。



這有點像MO的設計,但是卻也相對的提高了成本,對相費者來說,這實在不是一件好事。





不過就在前幾天,SONY投下了一顆資訊核彈,它發表了PS3的規格與外貌!



WOW,我的天吶,主機圓弧造型與以往日式工業質感有所差異,說真的,還頗醜。



除此之外,手把還真像迴力標,也許以後將會支援迴力標遊戲也說不定。怪歸怪,不知道握起來感覺如何。



但我要說的重點都不是這個,而是PS3確定支援BD-DVD,最高可支援到1080p,並且向下相容PS2及PS的遊戲。



而以目前的資料指出,PS3的不可思議的運算能力,大約是XBOX 360的兩倍。





這麼一來PS3不僅接收了PS2及PS的龐大遊戲市場,加上其高超的運算能力,更能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慾望。



而PS3支援BD-DVD所造成的龐大市場群,當然也會帶動了BD-DVD的市場的跟進,這麼一來,SONY又將劃下一塊大餅,也難怪SONY會和Toshiba交涉破裂了。



不過這一切的演變都還是未知數,但可想而知的,次世代的DVD技術已悄悄的進入白熱化的戰爭。



不管到時候誰輸誰贏,誰能當上次世代DVD的龍頭,但到頭來可憐的都是消費者和我們這些影片出租店員工吶。





這幾天看著PS3的展示畫面,不禁有點感動。



從什麼時候開始,遊戲也能做到這個樣子了啊?

2005年5月18日

上闔屋:好貴的晚餐吶吶吶吶吶吶吶

http://www.jogoya.com.tw/index.htm



因為要送舊,所以今天去吃了傳說中的不思義昂貴料理,上闔屋。



真的是他(逼~)的貴啊,一個人就要800多呢。加上請學長的錢,再扣掉打折的部份,總共也要一千元呀。



一張搞不好可以讓我活一個星期的小朋友,就這麼奢侈的消失了。這對我們打工做得死去活來,一小時也才80元的窮學生來說,實在是非常沉重的負荷。





這麼貴的上闔屋,有比較好吃嗎?如果不催眠自己的話,其實也沒有特別好吃啦。菜色蠻多、店面看起來蠻高級倒是真的。



上闔屋是採取半自助餐式的,一整圈都是吃的,有你可以自己拿的,也有那種你要拿桌上的夾子丟在盤子哩,然後他做好會拿來給你的餐點。



一開始我吃的是柳橙汁、炸蟹球、雞柳、握壽司、醃牛肉...有點奇怪的組合。



後來又吃了手卷、炸豆腐、炸山藥球...,吃半天感覺最好吃的竟然是刀魔不想吃丟給我的哈密瓜球。





裡面的生蠔看起來很貴的感覺,但是我不太敢吃,又沒人陪我吃,所以沒吃到覺得有點可惜。



紅酒聽周心敏說是很爛的下級品,大概只釀了兩年,我是不像她可以聞一聞就知道年份啦,不過真的覺得蠻難喝的。



最後吃的水果和布丁,也不怎麼樣。芭樂和西瓜都不好吃,芭樂吃起來不脆、不甜、沒味道,感覺太老。西瓜吃起來很難吃是沒辦法的,因為不是當季的水果,但是不好吃的水果幹麻拿出來放呢?



布丁吃起來是還可以,但是份量實在太少,大概是10元的統一布丁的三分之一吧,而且吃起來也沒統一布丁好吃。





之前想說吃上闔屋可以吃Haagen Dazs吃到飽,這樣應該很划算吧。但是其實那邊的Haagen Dazs也不好吃啊,整桶軟趴趴的,吃兩球也不會想再吃了。



另外一個牌子的冰淇淋聽說比較貴,但是也沒有特別好吃啊。> <





我想這個地方的消費,大概主要是付錢在租金跟裝潢上面吧,食品和食材,大概都只能算是次級品。



如果你想請女朋友來這個地方度過你們一週年紀念日之類的,這地方倒是蠻美輪美奐的,價格也夠昂貴,很適合用來炫耀消費能力。



不過如果想吃美食的,還是不要到這個地方來吧...。

2005年5月12日

電影:天才雷普利




天才雷普利

The Talented Mr. Ripley



導演/編劇:安東尼明格拉(Anthony Minghella)

演員:麥特戴蒙(Matt Damon) 飾 Tom Ripley

葛妮絲派特洛(Gwyneth Paltrow) 飾 Marge Sherwood

裘德洛(Jude Law) 飾 Dickie Greenleaf

凱特布蘭琪(Cate Blanchett) 飾 Meredith Logue

Philip Seymour Hoffman 飾 Freddie Miles

Jack Davenport 飾 Peter Smith-Kingsley





又是一部有點老的片子。:p





這部電影在預告裡所敘述的,和所看到的內容大致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出入,然而看完整部片後,令我感到訝異的是:「原來這是部同志電影。」



或者應該說...這部電影中,對同性戀這現象有著比較深入的探討和著墨。





這部電影其實是改編自女作家派翠西亞海絲蜜的同名小說,而在1960年時,亞蘭德倫就曾經翻拍過,片名叫「陽光普照」。(沒看過,應該是黑白的吧)



不過當時的電影並未對Tom Ripley的性向多做敘述,而原著對於Tom Ripley的性向也是輕描淡寫。





電影中對Tom Ripley的同性戀頃向的描述,讓我比較能夠體會到同性戀被社會壓抑的心理矛盾。



像是Tom Ripley對大家說她有未婚妻,但是最後卻抱著Dickie的屍體在船上與他共眠。也許在遇上Dickie之前,他根本都還不明白自己的性向也不一定。



可能是因為當時的社會觀念吧,男孩子從小就被「不可以哭」、「不要扭扭捏捏」之類的觀念束縛著;成長後社會也隱隱約約的告訴我們「男人要找個好老婆」才算成功。



這樣模糊的概念,在我們很小很小的時候就根深蒂固,所以即使Tom也許天生就是個同性戀,被朔造出的人格必然會感到相當矛盾。





而對於同性戀間的「愛」,比較令人難過的,是因為他們很難找到相愛的對象。



因為他們被社會壓抑,所以也許不太清楚自己的性向;就算知道,他們的性向變得見不得光。





像是劇中的Tom,最後甚至還是對Meredith Logue說謊,貫徹了社會所給他的性向。



回到房間後,他面對了自己好不容易找到的新情人Peter,他才發現原來他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。



矛盾的兩種想法,讓他不僅有了矛盾的性向,更讓他有了矛盾的人格。



而因為他愛Dickie而想變成Dickie的心態,以及本身是殺人犯的心態,更讓他的矛盾人格更增加層層撲朔難理的網。



所以在劇初,Tom也才會說:「我真想讓時光倒流,將一切抹去,從我自己開始,從我借的那件外套開始。」



也許這段話敘述他想褪去殺人的事實比較重,但這同時也隱隱約約的說明了同性戀內心的矛盾與掙扎。



人就是這麼複雜的動物。





在我小的時候,同性戀現象往往被社會或父母灌輸著「這是不對的」、「這是不好的」、「這不正常」...balabala。



在一般人的眼裡,他們對同性戀往往有異樣的眼光。



儘管幾百年前甚至幾千年前就有證據顯示這樣的現象就已存在,但同性戀就像是見不得光似的,往往被藏在陰影之下。





其實會發展出這樣的社會現象,是很理所當然的,畢竟男人和女人結合在一起,才能夠生出小孩。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耶穌一樣,還能讓處女懷孕,然後被生出來。



尤其是在通訊不發達的年代,人們的想法也都相當的傳統、保守。對於男人和男人在一起,或是女人和女人相愛這件事,必然會感到異常或者困惑。





近年的社會漸漸的開放,法律允許同性戀可以結婚的國家也越來越多了。也許是因為資訊傳遞快速的關係,人們開始大量的接收新資訊,也比較容易接受不同的想法、產生不同的看法。



所以近年的女權意識抬頭,過去同性戀的保守思想也逐漸的轉為開放。同性戀不再是什麼不倫之戀,我們逐漸的可以聽見他們的聲音,能夠同理化他們的想法。



也許將來複製人的技術成熟,甚至能夠讓同性戀者運用基因技術擁有自己的孩子也不一定。





好了,牢騷了這麼多同性戀,讓我們回到電影吧。



電影中除了同性戀的角度詮釋的很有意思外,劇中故事的主軸也相當精采。



Tom扮演著心愛的Dickie的角色,巧妙的在人群間掩飾自己的罪惡。為了生存,不斷的殺人;為了圓一個謊,必須說更多的謊。



Tom的心路歷程,也在片頭有點莫名奇妙的敘述,一直到片尾再度與片頭聯繫之後,巧妙的劃下了漂亮的句點。



不過以一個扮演別人的電影來說,我覺得「神鬼交鋒」這部電影比較引人入勝。當然兩部片子還是不能比較的,畢竟「天才雷普利」探討的主題讓人意外的沉重。





Matt Damon真的是個很厲害的演員,厲害的過了頭。拍完這部電影,也許不少人都會認為他真的是個同性戀也說不定。(這麼說來還真有幾分像呢)



有趣的是,當時的Jude Law的名字竟然沒有被翻譯成中文,可見當時他在台灣不是很紅的演員。不過他也是個很厲害的傢伙,看過他的幾部片子之後,竟然覺得他越來越帥了。而且現在紅得不得了呢。





至於看起來很也氣質也眼熟的女主角,Gwyneth Paltrow......



我覺得她好美喔。>///<



不過她似乎沒演過任何一部我有印象的電影。._.

2005年5月10日

DVD防拷技術

自從買了DVD燒錄機之後,開始研究DVD的防拷技術。目前主要有幾下幾種防拷技術和操作禁止技術。





1.Macro-vision APS:類比保護系統。



Macro-Vision的干擾訊號,訊號在輸出時將被切斷,因此若只是拷貝光碟或檔案,甚至透過訊號線轉錄,都無法取得正常的影像。





2.CSS(Content Scramble System):內容攪亂系統。



含有CSS保護,無法由燒錄軟體直接備份,防止DVD影片在電腦上以檔案複製的方式儲存。





3.CPPM(copy protectionfor pre-recorded media):CPPM防盜拷技術。(好吧,我不會翻譯... Orz)



CPPM防盜拷技術能防止一般消費者對DVD-Audio碟片內容做數位拷貝動作。碟片上有三層Scramble 架構,分別使用 Device Key、Media Key與 Album Unique Key。Scramble是把資料經由演算法的方式打散重新排列,並使用MKB (Media Key Block) 來防止駭客攻擊。





4.CGMS-A(Copy Gen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-Analog):類比防拷訊號。



CGMS-A是藏在S/RCA端子裡的防拷訊號,目的讓類比訊源且數位記錄的機器(如DVD錄放影機的AV輸入)決定記錄媒體是否可接受錄影或複製。





5.Region Code:區域碼。



在每台DVD光碟機和DVD電影光碟片中,皆存有特定的區域碼,須二者相同才能播放,稱為「區碼控制技術(RPC,Regional Playback Control)」。



*RPC(Regional Playback Control):區碼控制技術。





6.RPC2(Regional Playback Control 2):區碼保護。



是為DVD-ROM所設計,使用者有五次的機會在PC上做不同區碼變更。第五次設定後,以該次設定的區碼為主,無法再撥放其他區碼的碟片。





7.RCE(Regional Control Enhancement):增強區碼控制技術。



改全區的DVD光碟機將無法播放存有RCE的電影光碟片。





8.PUOs(Prohibited User Operations):使用者操作禁止。



通常在影片片頭處的警告標示,無法以遙控器操控跳過或是快轉。







上述所有的技術來說,比較需要注意的大概只有CSS、CPPM、Region Code和PUOs,畢竟你只要能把DVD弄到電腦上,還管它什麼類比不類比防拷。



而PUOs在某些地方確實是很討人厭的,譬如有些片子前面會有一大堆你不想看的預告,這時候我們會恨不得PUOs趕緊消失。



CSS和CPPM是DVD影片常見的加密防拷技術,一些比較有名或強檔的片子通常都會做此類保護。



然而上面這些技術,目前都有辦法破解。





以比較簡單的軟體「DVD Decrypter」來說,基本上就可以解CSS、CPPM和Region Code。而去除PUOs它不是內定的預設值,但我們只要在設定裡面設定打勾就可以去除了。



以Ver 3.5.4.0為例,在「Tools」→「Settings」→「File Mode」、「IFO Mode」、「ISO Read Mode」裡面,都有去除PUOs的選項。



「DVD Decrypter」是個免費軟體,可以到下面網址下載。



http://www.dvddecrypter.com/

2005年5月8日

孫芸芸

昨天在百視達上班的時候,我遇到了聞名已久的孫芸芸。



原本在一樓正要走向裡面整理排面的時候,婉琦叫了我一聲,轉頭我便馬上看見了孫芸芸本人。





走回櫃檯問婉琦剛剛叫我做什麼,她才睜大眼睛、小聲的說:「剛剛那是孫芸芸耶。」



我當然知道,而我竟然很冷靜的回了她:「我看到了啊,不要大驚小怪。」



小瑋在一旁笑著說:「我想打你耶。」



其實整間店最興奮的,大概是我吧。我實在是個表裡不一的男人。





微風廣場的老闆娘,時尚界的名媛,她的出現令我們小小的百視達蓬蓽生輝。



當然陪伴著孫芸芸來到的還有她的老公,不過孫芸芸實在是太耀眼了,搶盡了所有的光采,彷彿她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能綻放出耀眼的光芒。



除了年輕、美麗、氣質還有身家,她真的就像是從童話故事裡走出來的公主,讓得我們這些小老百姓望著她如痴如醉。





「一般人會穿這樣出門嗎?」婉琦說。



的確是不太可能,他們的打扮就像是剛從一場時尚宴會中走出來似的。



黑色的連身露肩短裙,搭配上孫芸芸修長的大腿。勻稱的身材、白皙的皮膚...就像是所有女人的黃金比例,全都完美的呈現在這個人身上。





像是在地攤裡發現梵谷的真跡,我一直情不自禁的盯著她看。



雖然這樣很不禮貌,但請相信我,我真的是情不自禁呀。



可能她也發現有個型似癡漢的傢伙一直對著他虎視眈眈,往了我這邊瞄一眼,我嚇了一跳,趕緊轉開視線。



不過旋即的,她再度自然的挑著片子。畢竟是名人嘛,可能早已習慣人們注視的眼光了。





我在上二樓還片時,孫芸芸也帶著光輝走了上來,害我內心有點小緊張。



彷彿很鎮靜的還完片之後,回到一樓櫃台。



就這樣,他們夫婦在店裡挑了幾支二手帶和要租的片子結帳,也結束了今天這場為期大概半小時的邂逅。

電影:當我們黏在一起




當我們黏在一起

Stuck on You



導演:彼得法拉利(Peter Farrelly)、巴比法拉利(Bobby Farrelly)

編劇:彼得法拉利(Peter Farrelly)、巴比法拉利(Bobby Farrelly)

演員:麥特戴蒙(Matt Damon)、奎格金尼爾(Greg Kinnear)、雪兒(Cher)、梅莉史翠普(Meryl Streep)、伊娃曼德斯(Eva Mendes)



嘿,有點舊的片子,好幾天前看的,我有點忘了詳細的劇情,不過它真的是很傑出的一部喜劇,娛樂性十足。至少以這樣的題材,能有這樣的表現,實在算是難能可貴。



也許是因為Farrelly兄弟本身就有著很好的默契,他們將兄弟間的情感拿捏的很真實,拍這樣的題材自然更加的得心應手。而連體嬰在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問題,也表現得絲絲入扣。



這劇本真的寫的很溫馨,儘管它是部喜劇,在連體嬰兄弟被推上手術台的時候,我仍不禁紅了眼框。





網路許多新聞稿寫著類似的文字「擅長搞笑的Farrelly兄弟,這次把鋒頭對向了連體嬰。」



但事實不是這樣的,Farrelly兄弟不僅非常尊重連體嬰,甚至也相當重視其他有身心障礙的人們。



從此片中的劇情可以得知,從片尾最後的真情感謝也能一覽無遺。(我忘記那個身障人士在片中叫什麼了)





麥特戴蒙一直是個我很喜歡的演員,從「心靈捕手」、「搶救雷恩大兵」、「瞞天過海」甚至到「神鬼認證」,這些他演出的片子裡,都可以看到他傑出的表現。但這次卻是喜劇,我實在不知道他也能詮釋喜劇。



但是一個好演員,什麼樣的片子都可以演的。事實證明,他的確是個好演員,儘管他在戲中扮演的不是什麼滑稽小丑般的人物。



而奎格金尼爾和伊娃曼德斯我實在對他們沒什麼印象,但是奎格金尼爾卻是個很厲害的演員,在戲中和麥特戴蒙搭配實在是天衣無縫,我想從這部片開始我會對他很有印象的。





雪兒我實在也不知道她是個得過奧斯卡的巨星,大概是個很有年代的巨星吧。在戲中她扮演的是自己,還有梅莉史翠普也是。



好萊屋好像很喜歡搞這一套,讓明星們在戲中扮演自己,儘管這是很老套的搞笑方式,但觀眾往往卻還是對這樣的戲碼很捧場。至少我是如此。



不過像「瞞天過海2」裡面的茱莉亞蘿勃茲(Julia Roberts)裡面的那個自己扮自己,更添增一層趣味了,我超喜歡那段。





Farrelly兄弟上一部讓我覺得也很棒的喜劇是「哈拉瑪莉」,他們真的是很棒的傢伙。



如果你想放輕鬆,而且你也能和那樣獨特的搞笑頻率產生共鳴,那你更不能錯過這部電影了。

2005年5月6日

電影:顫慄時空


顫慄時空

The Jacket



導演:約翰馬布里John Maybury



監製: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、史蒂芬索德柏Steven Soderbergh



演員:

傑克‧史塔克斯,Jack Starks(安卓亞布洛迪,Adrien Brod)「戰地琴人」

賈姬,Jackie(琪拉奈特莉,Keira Knightley)「亞瑟王」、「神鬼奇航」

貝克醫生,Dr. Becker(克里斯克里斯多佛森,Kris Kristofferson)「刀鋒戰士」

珍妮佛傑森李,Jennifer Jason Leig)「非法正義」





Well,「戰慄時空」,這個片名大概會讓大多數人聯想到「Half-Life」吧。



不過如果撇去這聯想的增幅效應,其實片名取得還蠻切合主題,儘管它又是和英文片名沒關係了。



英文片名裡的Jacket,說的是電影裡綁著精神病患的那種束縛衣。(又或者是想和劇中男主角的名字呼應)





看著電影預告、廣告,我想這是部很商業性電影。



但我絕不排斥看這類的片子,因為很多的商業性電影卻也能拍得很好看,很有娛樂性。看著一部商業片能夠如何成功、如何貼近人心、如何博取觀眾的心跳或歡笑,這都是一門高深的學問。



就像是暢銷書「羊肉爐不是故意的」,既使它沒有深度,既使它通篇都在談論著作者本人的「生殖器」、「雞雞」、「小鳥」、「小波得」、「LP」、「海綿體」......但是它依舊有著引爆著人們腹肌抽動的強大威力。



這樣的天份並不常見,儘管是做苦工的黑手,依然有著我們值得欽佩的特質










電影預告和廣告都訴求說:這電影很像「蝴蝶效應」(Butterfly Effect)的主題。



「蝴蝶效應」是部好電影,但是想拿「戰慄時空」和它來比較,我覺得有點不自量力。



「蝴蝶效應」的節奏拿捏的讓人很舒服,不會一致性的沉悶、一致性的驚悚,在商業片的角度來看,它的確是很成功的一部商業性電影,儘管它有著很大的BUG存在。



但「戰慄時空」的結構了無新意,整部片的節奏也相當絮亂,沒有那種看起來會令你覺得很平滑的曲線,就像是APD 4X片燒錄到4G以後的讀取曲線一樣。



不是說這樣節奏絮亂的片子就不好看,像「未來總動員」(Twelve Monkeys)、「蝴蝶效應」,就是讓人覺得它不平滑、卻又很圓滿的一部電影,而「戰慄時空」的節奏卻是不平滑也不圓滿。





怎麼說呢...



就像是拼圖。



一個不平滑、卻又很圓滿的一部電影,它每塊小拼圖都有著各自的涵義,你不明白它在此拼圖上的功用為何。



但如果把所有圖案拼起來,出現的是一幅完整的圖案。而你會發現每塊拼圖都發揮了它的功用、洽得其所。整幅圖的架構和每個小拼圖,都能夠撼動著你的每個細胞、與你的每個魂魄共鳴。



然而「戰慄時空」卻是既使你把每塊拼圖拼起來,你也不能感受到整幅圖的精采。你只能看著整幅完整的圖然後發呆、空虛,接著為剛剛努力拼圖的力氣感到惋惜。這幅圖其實不算醜,只是缺乏了點精彩和新意。





整部電影的比較有看頭的,大概就是男主角的演技,但偏偏這個題材又不足以讓人發揮演技。(又或者說男主角的演技也沒能好到哪裡去)



女主角還蠻正的,身材也很好,但是女主角的戲份實在很少。



還有監製竟然是喬治克隆尼(George Clooney),WOW,這名字出現在監製裡,實在是很神奇的一件事。



好在這次我雖然是在在華納看,但平均只花了150元買一張票,不然我會更嘔吧。





總之,埋怨了這麼多,也許都是因為「戰慄時空」的劇情還不夠精采吧,畢竟這是個蠻老套的題材了,舊瓶裝新酒。如果能多點新意、多點動作性,能多點巧妙的劇情穿插其中,這部片也不至於這麼沉吧。



所以如果你想看好電影,跳過這部吧。





最後,讓我們來期待戰慄時空的續集吧!






喔,對不住,俺搞錯了,這是「戰慄時空2」(Half-Life2)。

2005年5月2日

Verbatim DVD+R 4X 空片測試報告(二)

上次我測試了4X燒Verbatim DVD+R 4X,以及4X燒APD DVD-R 4X。



而這次要測試的是用12X燒錄Verbatim DVD+R 4X的穩定性。



同樣的,CD Speed用Pioneer測試的PIE/PIF數值往往會被誇大至數百倍,所以這次的測試報告我們看看就好,主要還是看看PIE/PIF突出的部份和讀取曲線的形狀。(下次如果有空我會嘗試用別的測試軟體)





Verbatim DVD+R 4X(12X燒錄)






這是上次做出來的對照組。



APD DVD-R 4X(4X燒錄)






Verbatim在外圈有比較糟糕的表現,但整體讀取曲線還是優於APD。



可以見得,Verbatim既使上12X燒錄,都還有相當程度的表現。整體來說,甚至比APD不超燒還要來的穩定。

2005年5月1日

電影:火線救援

火線救援

Man on Fire






導演:東尼史考特(Tony Scott)

編劇:布萊恩黑格蘭(Brian Helgeland)

演員:丹佐華盛頓(Denzel Washington)、妲柯塔芬妮(Dakota Fanning)





不知怎麼的,有一種神鬼戰士的感覺。也許是因為這部片裡很多的模糊、失焦、快閃、曲線調整後的影像和音樂,與神鬼戰士最後一段神遊回家有種很相似的感覺吧。



不過那樣晃動的畫面,不是讓人很舒服。失去了重心的感覺。



像是在慢速卻刺激的雲遊之旅,壓抑沉重的節奏、絮亂快閃的畫面,很急又很沉,但無法貼近你的神經,只讓你在強烈的畫面刺激下,感受到一種感到沉重的意識。



不知道這是不是就是導演想表達的。如果他想帶給你的是沉重灰暗的包袱並讓你暈車的話,那我想他是成功了,我們得頒給特效小組一個最佳暈車獎。





值得注意的兩個演員,Denzel Washington和Dakota Fanning。



和以往的片子比較之下,Denzel Washington演技還是很好,但是他不適合演一個天生殺手,他演殺手有一種還不夠狠的味道。



而也許片中這麼多不平順的畫面,就是為了彌補Denzel Washington的行動遲緩吧。





Dakota Fanning越來越美了...



喔,我竟然會有一種愛上小蘿莉的感覺。



不過她真的很越來越漂亮了,除了牙齒長的亂七八糟以外,一切都很好。



白皙粉嫩的皮膚,金黃色的短髮...



喔,我真的會愛上小蘿莉。



我相信她的演藝事業會越來越平順,因為她的演技實在是無可挑剔。





值得一提的還是中文片名。整部片子想給我們的感覺,並沒有「救援」的味道。



之前在百事達聽同事介紹,和看預告片的介紹,都把焦點集中在Denzel Washington要去救Dakota Fanning這個小女孩。



事實上,這應該是場復仇。所以片名取做「火線復仇」也許會更貼切一點。





不過商業性電影的廣告商,總是很喜歡事先告知觀眾電影內容,這也是我看電影裡最不喜歡的事情。



你會喜歡在看「靈異第六感」的時候旁邊一個人一直告訴你:「布魯斯威利已經死了喔。」這樣之類的話嗎?



喔,對不起,我說出來了。不過如果你沒看過這部電影卻先聽到我這段話,你會了解那是什麼樣的感受。





很奇怪的是,電影裡面Denzel Washington和Dakota Fanning的關係,比較像是情人。



Dakota Fanning和她父親的感覺,卻不像是親人。



我不知道這是想表達親子之間的疏離,還是愛的不同形式。



不過仇恨深值人心的醜惡,和人類的自私心態,卻很淺顯易見。





有點宗教味道的片。



「宗教人士說要寬恕。」



「寬恕是他們跟上帝間的事,我的工作是安排他們見面。」



我很喜歡這段話。





片終最後Denzel Washington的死亡,是必然的傷心,但其實那才是救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