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title##

2005年3月10日

電影:龍貓




龍貓

となりのトトロ

My Neighbor TOTORO



制作:德間書店

原作、腳本、監督:宮崎駿

音樂:久石讓

作畫監督:佐藤好春

美術:男鹿和雄

色彩設計:保田道世



「龍貓」應該是我第一次接觸宮崎駿的動畫吧。在我印象中,那是我幼小的那段時光中,印象最深、也最喜歡的一部動畫。



小時候看「龍貓」,和現在再來回顧「龍貓」,不管是畫面還是對於隱藏涵意的理解分析,都大大的不同了。唯一存在的,是那十幾年都不會變的感動。





小時候看龍貓,單單是被那種奇幻的世界和獨特的觸感所感動。



感受也許很模糊,就像是海面上飄逸著白霧,從遙遠地方傳來的美麗歌聲。



不知道為什麼,聲音很模糊,也許是海潮的聲音夾雜著;你也看不到是哪裡傳來的感動,但是你卻會隨之共鳴、共舞。



這就是它的魅力。



所以莫名奇妙的,就這樣喜歡上了宮崎駿這三個字。



而且不管男女老少,應該都可以深深體會宮崎駿的魅力。





說到電影界的動畫大師,大家應該都會想起宮崎駿。



乍看之下,市面上似乎擺著許多的宮崎駿作品;但就我看來之下,事實上真正由宮崎駿製作的動畫,其實沒有想像得這麼多。





以最容易被混淆的「螢火蟲之墓」來說,這是由高畑勳(Isao Takahata)當腳本、監督,所以應該算是他所執導的一部動畫。



1988年的作品,除了宮崎駿和高畑勳算得上是師徒關係外,「螢火蟲之墓」與當年執導出「龍貓」的宮崎駿沒有任何的關係。



(「畑」,這個字看不到嗎?如果你電腦不支援unicode看不到是理所當然的。那是日文的漢字,中文硬要寫的話是像這樣:「火田」)



幾乎沒有關係呢,但是很多商家、網路商店、拍賣、賣場甚至夜市,卻往往會打著「宮崎駿的招牌」,好像只要這麼做,就可以分到他一杯羹一樣。





但是很多片子,常常也被掛上宮崎駿的名字,但是就我看來,其實也不能算是宮崎駿的作品喔。



像是1991的「兒時的點點滴滴」、1993的「海潮之聲」、1994的「歡喜碰碰狸」、1995年的「心之谷」、2002的「貓的報恩」。



這些作品大多都掛上了宮崎駿的名字,但事實上卻和宮崎駿的風格常有很大的出入。





「兒時的點點滴滴」是掛名製作、製片。



「海潮之聲」甚至沒有掛名,只是因為它是吉卜利(Ghibli)工作室的作品。



「歡喜碰碰狸」是掛名企劃。



「心之谷」是掛名美術。



「貓的報恩」是掛名企劃。



這些作品有很多地方也許有著的宮崎駿的影子,但卻找不到宮崎駿的靈魂。





以「兒時的點點滴滴」、「海潮之聲」、「心之谷」來說,它們沒有宮崎駿動畫裡的「奇幻」感。



沒有了這股奇幻的力量,那就像是在骯髒潮濕的下水道吃著營養乾糧,既使那東西很營養,也許也不難吃,但就是覺得有些空虛。



又以「歡喜碰碰狸」和「貓的報恩」來說,它們雖有著宮崎駿動畫裡的「奇幻」感,但是卻少了一種更深處的東西。



就像是在吃著大餐,但你卻不覺得好吃或感動,總是覺得少了什麼味道或元素似的。



宮崎駿的動畫有這樣的力量喔,一種像是能讓你全身細胞和深處靈魂都能一起共鳴的力量。但這些動畫顯然的沒有這樣的力量在裡面。



所以照我這樣看來,所謂「真正的宮崎駿動畫」真的不多。





從1984年宮崎駿開始讓人矚目的「風之谷」開始。



1986的「天空之城」、1988的「龍貓」、1989的「魔女宅急便」、1992的「紅豬」、1997的「魔法公主」、2001的「神隱少女」,還有最近2005年才剛上映的「霍爾的移動城堡」,這些在我看來才算是真的宮崎駿的作品喔。



也許這樣說有點任性,但事實上從這些作品,卻往往可以找到比較相同的特性。





像是這些片,宮崎駿所參予的工作的幾乎都是原作、腳本、監督。這樣的片子有「風之谷」、「天空之城」、「龍貓」、「紅豬」、「魔法公主」。



而「魔女宅急便」、「神隱少女」和「霍爾的移動城堡」,宮崎駿則是負責腳本和監製。



也就是說,如果負責腳本和監製的話,似乎會對該動畫風格具有比較重要和深遠的影響。





而這些片,也幾乎都飄逸著一貫的味道。像是環保、人性、溫暖、感情、飛翔...還有貓。仔細看的話,應該都不難看得出來喔。



所以宮崎駿應該是個很喜歡貓,也很嚮往飛翔的傢伙吧。





還有音樂,大家絕對不能忘記一個很重要的人:「久石讓(Joe Hisaishi)」。



如果沒有他的音樂,我想宮崎駿的動畫也會魅力大減吧。



而且我上面整理出來我所謂的宮崎駿的作品,都是久石讓負責的音樂喔。有興趣的話,可以上網去仔細搜尋看看,其它掛名宮崎駿的作品,都不是久石讓所做的配樂喔。



這也許更說明了,為什麼那些我所謂的宮崎駿動畫,可以充滿著那樣能讓靈魂觸電的獨特魅力。










說了這麼多,回到我前一陣子才剛複習過一次的「龍貓」吧。



究竟過了那麼久,我在這動畫裡又看到了什麼呢?





其實黑精靈、大中小龍貓還有龍貓公車,那是童年的幻想。



那是小女孩的願望,嚮往著風能夠帶著她們去遙遠的醫院,探望著許久未見的母親。



宮崎駿巧妙的用父親的一段話,來說明黑精靈是人們從光亮的地方走到黑暗的地方,視覺暫留和色彩深淺的移動現象。



再用龍貓公車穿過人們而看不到的場景,來說明龍貓公車其實是風。



最後龍貓,則是能實現她們願望的森林精靈。一種能實現她們的夢想:「讓媽媽早點康復回家」的大自然精靈。





整個故事,巧妙的運用著現實的元素和輕巧愉快的音樂,貫串起整個屬於宮崎駿世界的幻想國度。



從電影主題曲的開始,溫馨、感人的共鳴,是一場心靈和視覺的盛大饗宴。



精靈們的出現,人們的對話和話語,逐漸勾勒出故事涵義的輪廓。



一直到最後,隨著動人片尾曲旋律出現的畫面,編織出全部完整的故事。



一段訴說著屬於「童年」的故事。





而就像片中的老婆婆說的:「我長大後,就看不到黑精靈了喔。」



這也象徵著人們成長後,隨著課業的壓力,隨著社會化的牽制,逐漸的,不得不的成為了人們眼中所謂的「大人」。長大後開始看不到精靈,也就是沒有辦法再幻想了,進而失去了那些童年的夢。





真的很棒。



不是在奉承,真的很棒喔。



幻想又何仿呢?做白日夢又如何呢?童年就是這樣幸福的一件事情啊。



有時候能夠反璞歸真,才是最幸福的一件事喔。



宮崎駿讓我們回憶了童年,那種屬於童年,最甜、最美、最真也最溫暖的感動。



老少咸宜,一部從1歲到1000歲都適合觀賞的動畫,這才是真正的宮崎駿動畫。





至於為什麼是貓呢?



我想我只能說,宮崎駿大概真的很喜歡貓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